标签: 疫情

  • 对于张文宏医生的一些看法

    对于张文宏医生的一些看法

    “我们本来可以战斗到底的,但这可能导致地球发动机失控,这种情况一旦发生,过量聚变的物质将烧穿地球,或蒸发全部海洋,所以我们决定投降。我们理解所有的人,因为已经进行了四十代人、还要延续一百代人的艰难奋斗中,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。但也请所有的人记住我们,站在这里的这五千多人,这里有联合政府的最高执政官,也有普通的列兵,是我们把信念坚持到了最后。我们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证实的那一天,但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,以后所有的人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自己的眼泪,这颗叫地球的行星,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!”

    控制中心巨大的密封门隆隆开启,那五千多名最后的地球派一群群走了出来,在叛军的押送下向海岸走去。一路上两边挤满了人,所有人都冲他们吐唾沫,用冰块和石块砸他们。他们中有人密封服的面罩被砸裂了,外面零下一百多度的严寒使那些人的脸麻木了,但他们仍努力地走下去。我看到一个小女孩,举起一大块冰用尽全身力气狠命地向一个老者砸去, 她那双眼睛透过面罩射出疯狂的怒火。 ——《流浪地球》

    4ec03f1cec0fa1bd15ad5bdfafba379

    之前一直觉得刘慈欣脑洞大,故事写的精彩,但三年来发生的这么多事,特别是最近放开疫情管控后,愈发觉得没人比大刘更懂人性。

    最近知乎上有关张文宏的话题吵得很凶,有人在反对他,出各种各样的合订本,也有人继续支持他。

    在我的印象里,一直比较抵触张文宏医生,从他说“最后一个寒冬”开始,我就觉得似乎不是很靠谱。

    最后一个寒冬

    回顾2021年,印度疫情导致医用氧气供应不足、露天焚烧尸体等等,无不在向我们说明COVID-19的恐怖威力。

    2021年印度-露天焚烧尸体(网图)

    而转眼到了2022年4月初,在上海封控初期,张文宏多次作出错误预判,甚至抛出了“上海疫情拐点”论。

    文宏拐点

    我曾在2022年12月12日对比过上海与台湾在2022年的疫情数据,在两地基础情况相近甚至台湾占优的情况下,同样都是威力低于Delta的Omicron毒株,台湾死亡人数高出上海十几倍,甚至各年龄段均有死亡病例出现。

    论文截图

    张文宏团队曾发表过一篇论文,其中提出Omicron感染者中有症状的患者极少。

    采访截图

    在一个采访中,张文宏医生声称“没有重症、没有1例需要住院”,跟流感没有区别。

    中日友好医院2016-2018流感季共纳入574名符合条件的患者,其中甲型流感病例369例(64.3%),乙型流感病例205例(35.7%)。总体住院病死率为9.8%。113例(19.7%)入住ICU。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天(IQR 8-17天)

    这是一个来自应用7分等级量表比较甲流和乙流住院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(chinapneumonia.cn)的数据,其中显示中日友好医院2016-2018流感季共纳入574名符合条件的患者,其中甲型流感病例369例(64.3%),乙型流感病例205例(35.7%)。总体住院病死率为9.8%。113例(19.7%)入住ICU。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天(IQR 8-17天)

    于此同时,甲流的死亡率是0.02%,R0仅为1.5 。

    即便不考虑当前医疗、殡葬挤兑情况,单纯以他采访中的发言内容来讲,依然是在混淆事实、偷换概念。

    我并不认为张文宏医生对国家疫情防控政策有着直接影响,但在媒体的极力推动下,张文宏医生的言论仿佛就是面对COVID-19的圣经。

    我坚持认为,有很多人正是因为盲信了张文宏医生的言论,而错误的认为COVID-19不如流感甚至不如感冒,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挺一挺就能过去,因此并没有提前准备任何药品。(流感和感冒是两种不同疾病,前者的严重程度远高于后者,但受中文语境以及大多数人的科学素养影响,很多人认为流感和感冒是同等的。)

    2022年4月上海方舱出院小结

    我坚持认为,张文宏医生身为一名面向公众发言的医学专家,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公众健康负责,同时,其本人及其团队,应秉持审慎的科学精神,为其科研成果负责。

    当然,我人微言轻,这个网站也几乎没有别人来访问,所以我的意见无法去扭转什么,也无法改变谁的想法,但我会坚持我的意见。

    张文宏医生及其团队应该向公众作出道歉。

  • D1 黎明还是永夜?

    D1 黎明还是永夜?

   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,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,他们会充耳不闻…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,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;凡是让他们幻灭的,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。

    ——《乌合之众》

    2022年12月05日,沈阳市政府发布“沈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(第73号)”,简称“73号文”。

    image-20221206111543857

    疫情防控措施回到了几个月前,搭乘公共交通出行以及前往公共场所不再需要核酸阴性证明。但 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 ,疫情的整体形式已经与几个月前截然不同。

    面对R0=18的奥密克戎BA.51,我一直是悲观的态度。

    虽然现在流行的COVID-19变种重症率和死亡率极低,但63.78%是绝对得不到2022年3-5月期间上海居民同等医疗保障的,4200万的3岁以下婴幼儿更无法描述出病程的痛苦。

    记得在2022年3-5月上海疫情期间,台湾几乎也同步发生了疫情,台湾2022年6月人口2300万,上海常住人口2428.14万。在两地采取不同防疫策略的情况下,台湾2022年5、6月因疫情死亡的人数是上海截至目前疫情死亡人数的10倍。

    img
    image-20221206172220164

    从结构上看,上海疫情死亡平均年龄高于80岁,而台湾疫情中不乏孕妇死亡的案例。

    中国大陆的广大农村地区,又有多少人医疗条件比得上台湾居民呢?

    面对“二十条”之后的国内疫情防控态度,面对各地基层对政策的解读以及实施方式,今天,2022年12月6日,是属于我们的黎明还是永夜?

    [1]  [1]王彩红,姚晓文,王蓉,周玉霞,李斌,于晓辉,张久聪.新冠病毒“奥密克戎亚变体BA.5”的最新研究进展[J].海南医学院学报,2022,028(020):1521-1525.

  • 人类不感谢罗辑

    人类不感谢罗辑

    COVID-19

    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 出台后,各地陆续跟进出台了属地化政策,各地基层执行起来也是一如既往的乱象丛生。但很多人似乎从中看到了新的希望,觉得生活能逐渐恢复到疫情之前……

    我个人对COVID-19一直持悲观态度,对基层落实各阶段防控政策也缺乏信心,特别是在经历了2022年初魔都的那场疫情之后。

    难以想象病毒在中国广袤的乡镇中迅速传播的样子。

    二十条之后,借用国际庄的那句话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,希望大家各自安好吧!

    江泽民同志逝世

    江泽民同志主政时期,正是我少不更事的阶段。在当时,完全无法理解那种韬光养晦的做法,也不懂得转型必须经历的种种阵痛。

    表面上看起来1993-2003年期间,对外政策疲软,对内反腐无力,但正是这十年,奠定了之后快速发展的基础。

    人总是要经历过才能成长,只能在阅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能理解真相。

    人类不感谢罗辑

    这本是《三体》中的一句话,罗辑以一己之力保护了人类,但没人感谢他。

    无论是三年来我们为确保人民健康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,还是1993-2003十年间的忍辱负重。能理解的人并不多。

    借用《流浪地球》原著中的一个段落:

    “我们本来可以战斗到底的,但这可能导致地球发动机失控,这种情况一旦发生,过量聚变的物质将烧穿地球,或蒸发全部海洋,所以我们决定投降。我们理解所有的人,因为已经进行了四十代人、还要延续一百代人的艰难奋斗中,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。但也请所有的人记住我们,站在这里的这五千多人,这里有联合政府的最高执政官,也有普通的列兵,是我们把信念坚持到了最后。我们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证实的那一天,但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,以后所有的人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自己的眼泪,这颗叫地球的行星,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!”

    控制中心巨大的密封门隆隆开启,那五千多名最后的地球派一群群走了出来,在叛军的押送下向海岸走去。一路上两边挤满了人,所有人都冲他们吐唾沫,用冰块和石块砸他们。他们中有人密封服的面罩被砸裂了,外面零下一百多度的严寒使那些人的脸麻木了,但他们仍努力地走下去。我看到一个小女孩,举起一大块冰用尽全身力气狠命地向一个老者砸去, 她那双眼睛透过面罩射出疯狂的怒火。

    未来,也许每个人的记忆,都是伟大的纪念碑。

AI 助手